01.
/ 材料与方法 /
01
材料
细胞系 采用浙江省肿瘤医院建立的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细胞系按常规体外传代,每周传代或换液2次。
02
方法
细胞培养
H0-8910PM细胞用含超级新生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于37℃、5%的CO2培养箱中,细胞呈悬浮生长,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于超净台内进行传代。
实验分组
将细胞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6组:
①空白对照组:只加新鲜的全培养液;
②低浓度Rg3组:含10μg /mL Rg3培养液;
③中浓度Rg3组:含20μg /mL Rg3 培养液;
④中高浓度Rg3组:含30μg/mL Rg3培养液;
⑤高浓度Rg3组:含40μg/mL的培养液。
每次实验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4次。
检测细胞集落形成率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将细胞制成1000个/mL的细胞悬液,按组别不同取0.4~0.7mL(400~700个细胞/孔)不等,置6孔培养板中,再加5mL培养液。37℃、CO2培养箱中培养48h后弃去原培养液。按组别加入不同浓度Rg3的药液,再培养24h,弃去药液用HK液洗2次后换入常规培养液,继续培养7~10天。取出后用HK液洗、甲醇固定液固定10min后瑞氏染色。经重复实验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集落形成率。由5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计为1个集落。
Rg3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分别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浓度Rg3的药液作用48h后的5组细胞的形态。光镜标本用95%酒精固定盖片,H.E染色后在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电镜标本经消化打落贴壁细胞,用PBS液洗、2.5% 戊二醛固定、1%锇酸固定、丙酮梯度脱水、环氧树脂浸透、包埋、超薄切片、以铀、铅双重染色法染色,在日立H-600型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态改变并拍照。
03
统计学处理
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数据由SPSS 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
02.
/ 结 果 /
Rg3对H0-8910PM细胞集落形成率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5组细胞经单因素分析发现随着Rg3浓度的升高,细胞集落形成率逐渐而下降,5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362,P=0.000),见图1。
Rg3对H0-8910PM细胞生长影响
光镜观察
空白对照组细胞排列紧密,边界清楚,核分裂多见,部分细胞重叠生长。低浓度组细胞细胞排列较紧密,边界较清楚,核分裂多见,与A组相比差别不明显。
中浓度组细胞排列开始稀疏,边界尚清楚,核分裂相减少,核固缩渐增多,胞浆内出现有空泡变性。中高浓度组细胞排列更加逐渐稀疏、边界较模糊,核分裂相更加减少,核固缩明显增多,胞浆内多见空泡变性。高浓度组细胞生长十分稀疏,细胞不完整,核固缩现象多见,胞浆内多量空泡变性,出现部分细胞胞膜破损现象。
电镜观察
空白对照组细胞完整,细胞表面有丰富微绒毛,细胞内各细胞器清楚,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分泌颗粒,可见凝集的异染色质,核膜凹陷呈不规则状,核大、多个核仁清楚可见,部分靠近核膜;核分裂较多见,充分显示卵巢癌细胞恶性特征,见图2。
低浓度组细胞形态和结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比较改变不明显,细胞完整,细胞表面有丰富微绒毛,细胞内各细胞器清楚,基质清晰,核仁清楚,核分裂较多见,见图3。
中浓度组细胞边界尚清楚,细胞表面微绒毛逐渐减少,细胞器开始模糊,胞浆内出现空泡,出现泡状内质网,线粒体间隙开始增大,核分裂相减少,核固缩渐增多,见图4。
中高浓度组细胞表面微绒毛继续减少,细胞器模糊不清,胞浆内有较多空泡形成,泡状内质网增多,线粒体间隙继续增大,部分胞浆区域变空,核染色质稀疏,核结构部分破坏,见图5。
高浓度组细胞细胞形态改变明显,细胞表面微绒毛基本消失,细胞器模糊不清且明显减少,胞浆内多个较大的空泡形成,有较多的泡状内质网,线粒体间隙增大明显,胞浆中部分区域变空甚至胞质溶解,核染色质稀疏,核结构破坏或核裂解,核变空,见图6。
03.
/ 讨 论 /
Rg3对H0-8910PM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在浓度低时先抑制其增殖的功能而形态结构基本不变,药物浓度逐渐升高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增殖功能也进一步减弱。Rg3对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0-8910PM有较明显的杀伤作用,能有效减少细胞集落的形成、抑制细胞增殖。中高、高浓度的 Rg3(30μg/mL以上)尤其可以产生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对细胞形态结构破坏上产生更重的损伤。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仅做文章内容的传播,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电话联系(400-646-8636),我们将及时处理。